南寧日報多媒體數字報文章


“義教均衡”風徐來 校園內外秋果碩

本報記者 陳 媚 通訊員 黃享升 黃碧新 覃兆源 梁雪峰 黃先學 韋江月 梁傢樂 溫玉珍 銀秀玲



邕寧區蒲廟鎮永樂小學的同學們在新建成投入使用的運動場上快樂玩耍。 (黃享升 攝)

江南區年輕教師展現新課堂風采。 (覃兆源 攝)

學習休憩時,市十中的值園是學生最喜歡的地方。 (周瑩 攝)

隆安縣第三小學學生在桂香園沉醉於書香間。
(黃仕增 攝)

那馬中心校科學興趣小組在嶄新的科技活動室開展活動。 (梁祖高 攝)

校園足球正在江南區校園興起。
(覃兆源 攝)

蒲廟鎮龍崗村的孩子們在學校新建成的圖書角認真閱讀。 (黃享升 攝)

上林縣民族中學文化體育活動精彩紛呈。

橫縣雲表鎮一中新裝修的化學實驗室。
(蒙永華 攝)

市四十一中學生在新建成的塑膠跑道上訓練。

(黃樹花 攝)

(學校供圖)



教育是南寧市民生工程的重點工作之一。

近年來,南寧市始終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各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制訂實施規劃,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調整優化學校佈局,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加大改善薄弱學校工作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學校管理,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進一步推動民生福祉升級,增加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目前,南寧市所轄的五縣七城區中,青秀區、興寧區、西鄉塘區、武鳴區、馬山縣、隆安縣6個縣(區)已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自治區督導評估;青秀區、興寧區、西鄉塘區、武鳴區、馬山縣5個縣(區)已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國傢認定。今年6月,江南區、良慶區通過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級復核。

按照推進計劃,2017年,江南區、邕寧區、良慶區、橫縣、上林縣將接受自治區督導評估,隆安縣將接受國傢認定,如今這6個縣(區)以及部分市直屬迎檢學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做得如何?讓我們來看看吧。

●邕寧區

每周二、四下午第七節是邕寧區蒲廟鎮那路小學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學校八音隊35位同學在黃宏健老師的帶領下運用自編教材進行訓練,大小嗩吶開場,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器,一曲《迎賓曲》引來瞭不少師生和傢長駐足觀看。八音隊是學校響應城區教育局提台中商標註冊倡的“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而打造的藝術特色,近年來,邕寧區穩步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瞭社會的公平和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逐步提高。

邕寧區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優化學校佈局,增加新區(龍崗片區)學校 ,在龍崗片區整體搬遷民族中學,較高起點建設城關第二小學分校、龍崗小學等義務教育學校。加大投入,推動農村學校撤並、擴建,重點加強農村薄弱學校教學用房、體育運動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至2016年共投入資金2.87億元用於新建、遷建學校2所,新建、改擴建教學樓43棟、學生宿舍13棟、食堂46棟,新建教師周轉房23棟共469套;2013年至2016年新增學位3587個;2017年再投入1.87億元用於義務教育項目(179個)。

以城鄉均衡為重點,突出抓好學校資源配置。2017年投入0.44億元為80所中小學校配齊配足教學儀器、圖書、實驗室成套設備等教學裝備。落實校園文化采購,投入0.24億元進一步完善79所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文化氛圍。

以健全機制為抓手,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新提拔任命副校級領導、選拔優秀中層領導共50多人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通過職稱評聘等方式引導優秀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完善教師補充機制,2017年計劃招聘354名教師、教輔人員,多措並舉配齊配強教師隊伍。同時繼續實施“三區支教”計劃,年內輪崗交流的校長教師共625人,占專任教師的27%。

以素質教育為抓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立足課堂,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年內對城區所有的初中11所、小學69所進行教學常規檢查,累計聽課264節。

開展多主題教研活動,2017年以來開展中考視導、語文、英語等學科送教下鄉主題教研活動45場次,參與教師4500多人次。立足課改,提升教育質量,全面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賽課,其中7人榮獲省部級優課;年內累計選派教師1020人次參加“國培”“區培”,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江南區

“推進教育均衡、促進教育公平、提升辦學特色,讓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是江南區教育工作目標。江南區黨政合力,緊緊圍繞“入靜電機推薦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大板塊,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瞭新成效,今年6月順利通過市級復核,各項指標均達到評估認定標準。

城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將符合政策的隨遷子女100%就近安排進公辦學校就讀,僅2016年就安排隨遷子女10220人,占在校生39.9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成立幫扶小組,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留守兒童入學率100%;對三類殘疾兒童少年采取集中就讀、隨班就讀、送教上門服務等方式保證讀書需求,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7%;對貧困學生實行全覆蓋資助,2016年發放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351.05萬元,發放困難學生資助款76.4萬元。

2014年至2016年,江南區共籌措到6.4億元,實施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改善辦學條件。其中投入6億元,新建學校4所,教學樓25棟,學生宿舍10棟,食堂18所,教師周轉房396套,改擴建37所學校,增加學位3723個;投入4000萬元配備圖書教學儀器與設備升級。此外,沙井中學遷建項目已於7月底開工,江南小學華府校區和珺璽校區的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新建的尚賢灣小學將於今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這些都將大大緩解江南區入學壓力。

加大教師培訓工作力度。2016年,江南區投入培訓經費115萬元,培訓教師累計14680人次;新增在編教師415人,聘用566名頂崗教師,確保開足開齊課程;建立並逐步實施瞭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近三年,校長、教師校際交流人數850人,每年占教師總數均在10%以上。

全面構建區級教研、聯片教研、校本教研的三級教研網絡,形成以解決教學問題為中心,教學片區為平臺、學校為基地、教師研究為主體的一體化研修模式;著力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教育品牌,形成良好發展態勢。湧現出瞭像富寧小學啦啦操隊,平西小學籃球隊、五一小學足球隊,以及江南小學體驗課程、江西鎮安平小學少年宮、亭子小學平話傳承活動、五一中路學校機器人項目、白沙路學校馬骨胡樂隊等一批市內外知名的學生社團、興趣小組和特色活動。

目前,江南區各學校按照南寧市和城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明確責任,突出重點,掛圖作戰,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調整學校佈局,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縮小城鄉之間、校際間差距,努力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爭今年年底順利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

●良慶區

多年來,良慶區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

2005年建區之初,良慶區轄區內公辦中小學除大沙田小學外,其餘都是農村中小學,是當時南寧市六城區中教育基礎最差,底子最薄的城區。建區以來,良慶區黨委、政府優先發展教育,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素質教育管理,區域內教育水平實現整體提升的良好態勢。

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良慶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定期聽取教育工作匯報和研究教育重大事項,到學校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城區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多次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並召開現場工作會、協調會進行研究解決;城區人大專題聽取城區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匯報,監督政府落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城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定期視察調研,掌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與城區政府同心協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良慶區各中小學在落實國傢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還積極開發傳統文化、體育、藝術、科技等校本課程。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實踐,該城區的校園足球、板鞋、滾鐵環等陽光體育活動,以及習書法、誦經典、啦啦操、嘹囉山歌等藝術特色活動得以蓬勃開展,基本形成瞭“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動、人人有特長”的特色辦學格局。

據統計,2014年至2017年7月止,良慶區投入本級財政14268.5萬元,改擴建農村項目105個,改建校舍面積4.5482萬平方米,新征、擴征校園面積33.43畝;新建教學樓、綜合樓31棟,面積36.8965萬平方米;新建學生食堂7個,面積6636平方米;改擴建運動場11個,新建籃球場10個,新建塑膠跑道6個;硬化校園內道路14258平方米。投入各類資金8.58億元遷建南寧市五象小學、良慶區那黃小學、良慶區那平小學、良慶區五象湖初級中學4所學校;擴建大沙田片區的南寧市玉洞小學、南寧市大聯小學、南寧市大沙田小學3所學校;新建南寧市秀田小學五象校區、玉龍學校2所學校;投入教育裝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同時,良慶區黨委、政府積極籌措約2222萬元用於學校文化建設,籌措約2596萬元用於學校的綠化、美化、亮化建設,良慶區各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瞭全面改善。今年6月21日,良慶區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瞭市級復核。

文具用品 ●隆安縣

隆安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展如何?記者走進隆安縣第三小學、隆安縣民族中學、隆安縣楊灣片區小學,實地感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給學校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走進隆安縣第三小學,一股清新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清新亮麗的圍墻,賞心悅目的花木,錯落有致的文化景點,標語、版報閃亮登墻……每個角落散發出的文化氣息,每一處景致孕育的文化內涵,無不透射出隆安縣第三小學義教均衡迎國檢的智慧與獨具匠心。

在隆安縣民族中學,新樓林立、綠樹成蔭,校園景觀凸顯民族文化特色。教室裡,教師正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動場上,同學們盡情地享受著運動的快樂;閱覽室裡,同學們正靜心閱讀,品味書香。該校陸紀男校長告訴記者,通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校校容校貌有瞭很大改觀,學校的文化內涵也得到瞭進一步提升,師生的幸福感大大加強。

地處大山深處的南圩鎮聯伍村小學,在2016年11月7日市級復核評估中,得到督查組的高度贊揚和肯定。其實,自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推進以來,學校校容校貌得到“華麗轉身”的不僅隻有聯伍村小學,愛華希望小學的新圍墻,萬朗村小學的新功能室,楊灣中心小學學生宿舍的新門、新曬衣間……義教均衡發展工作推進中的諸多“新”,極大地提升瞭各村校的校容校貌。據不完全統計,楊灣片區8所村校僅對校舍室內外墻黑改白及維護維修的面積累計就達到12935.89平方米,資金投入達41.0175萬元。校園文化和景觀亮化投入資金48.819萬元,校園景美瞭,師生心歡瞭,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隆安縣第三小學、隆安縣民族中學、楊灣片區小學,是隆安縣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學校發展變化的縮影。近年來,隆安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全縣累計投入3.7億元,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項目,實施校舍、運動場地、附屬工程等單項工程項目226個,總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同時配備圖書儀器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等教育技術裝備,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2017年又投入資金4700.42萬元,用於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薄弱環節、儀器設備、圖書補充采購,目前各學校“二期黑改白”工程正在火熱進行中,預計10月底各校校容校貌又將迎來一次美麗的蛻變。2017年教師招聘已經完成,92名特崗教師和全科教師秋季學期將充實到各學校,為學校註入新鮮血液。

●上林縣

十年前,上林縣全縣人民努力同心,一舉通過國傢“普九”驗收。十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上林縣廣大幹部群眾又一次用熱情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和汗水,傾力打造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走進上林縣,無論是在縣城,還是在鄉鎮或者村級小學,義務教育學校變成熱鬧工地,到處是熱火朝天的景象。上林縣集中財力,進一步加大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2014年至2016年,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67794萬元;中央、自治區、縣級投資3.057億元,全面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校舍、運動場、信息化技術裝備、教師周轉房等,全縣義教學校標準化建設有一定基礎。今年,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籌措經費29890.66萬元,用於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建設、學校附屬設施建設、教學儀器及信息技術裝備購置。其中投入3503萬元,新建(改、擴建)教學樓20棟、建築面積18880平方米,新建教師周轉房5棟、建築面積2170平方米;投入5764.75萬元,實施學校附屬設施建設;投入7744.44萬元,購置教學儀器和信息技術裝備;投入658.47萬元,新征學校教學用地132.17畝;投入12220萬元,新建一所小學和擴建一所初中。截至8月15日,全縣新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提高待遇,進一步均衡配置教師資源。目前,全縣有保障性安居工程教師住房164套、教師周轉宿舍446套。2014年1月起,在實行自治區義教學校鄉村教師崗位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縣財政給79個邊遠教學點教師每月200至300元的崗位生活補助。從2016年起按人均1.1萬元發放年度教育系統年終績效獎勵。2016年起,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得到真正落實。“有房住、待遇好、職稱評聘快”,是上林縣均衡配置鄉村學校教師的有力舉措。

回應群眾關切,創設均等入學機會。該縣優先30所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初步緩解澄泰一中、大豐街二小學等學校“大通鋪”“大班額”問題,留住本地生源;今年暑假,采取小學停辦學前班、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實行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同城同教育”等顯性措施,緩解縣城小學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

將帥督戰,全民創建義教基本均衡縣。該縣縣委書記、縣長多次深入學校視察、調研工作。縣政府分管領導每周召開例會,協調解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其他縣處級領導分別到其所包幹掛點鄉鎮的各中小學校督促檢查,為學校發展出謀獻策或解決燃眉之急。針對基建項目建設進度慢問題,鐵腕推進建設進度。縣人大、縣政協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積極為義教均衡工作建言獻策,牽線搭橋社會捐資助學。

●橫縣

今年以來,“中國茉莉之鄉”——橫縣圍繞打造教育強縣的目標,以教育均衡發展為主題,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加大城鄉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均衡發展,取得瞭明顯成效。

按計劃,橫縣將在2018年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傢評估認定的目標。面對實際情況,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抓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機遇,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確立瞭工作路線圖和時間表。同時,縣四傢班子領導及縣直各相關單位掛點指導鄉鎮,縣教育局領導幹部掛點到學校,鄉鎮領導幹部掛點到項目,形成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責任體系,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為抓手,統籌全縣各類教育同步推進。

為改變全縣中小學校教學硬件設施不均衡的局面,橫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近三年,全縣義務教育經費財政撥款增幅分別為2.95%、13.80%、10.14%,保持瞭較快的增長速度。在資金投入、重點項目與教育設施配備安排等方面,按照義務教育辦學標準與輕重緩急程度,重點向薄弱學校傾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共投入建設資金3億多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2.1億元,新建綜合樓、教學樓等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20.5萬平方米,使學校面貌發生瞭根本的變化;全縣儀器圖書信息技術裝備共投入0.99億元,各中小學實驗器材、電教器材和音體美器材基本達標,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條件基本相當。

橫縣義務教育聚焦特殊群體,突出公平教育環境的建設,建立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的機構和制度,殘疾兒童少年確認、登記和組織入學制度,以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系,全面落實各項助學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確保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享受公平教育的權利。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橫縣共安排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163人在縣城義務教育學校就讀,建立瞭24241名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檔案,通過“送教上門、隨班就讀”方式,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2017年,全縣享受營養改善計劃人數114839人,實現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

為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學校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橫縣將城區小學與農村小學結對建立聯盟學校,探索以集團捆綁的形式促進學校共同發展,逐步提高農村小學的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實行學校結對幫扶制度,建立“市—縣”結對幫扶學校12所,“縣—鄉”結對幫扶學校28所,“鄉—村”結對幫扶學校76所,進一步加強校際間的現場交流,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兩校負責人、教師的QQ群和微信群,通過多形式的幫扶活動,促進全縣均衡發展工作順利實施。

●市十中

投入近20萬元,用各種先進的現代化心理儀器設備實現心理輔導室的華麗“變身”,更好地為學校師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新建瞭錄播教室,實現瞭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市十中以“三抓三促”為載體,積極推進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譜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樂章。

學校成立瞭以校長、書記為組長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定期或適時組織召開各類專題會議,集中研究和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成員分任務、擔責任,實地查看各部門的完成進度,切實跟進學校的均衡發展工作。

在校園硬件完善上,學校通過爭取上級撥款及自籌資金,總共投入100多萬元資金用於補齊各類“短板”:采購瞭一批教學儀器設備、圖書等,實現教學儀器配置達標化;投入12萬元,做好校園整體墻面的“凈化”,讓校園換“新顏”。

與此同時,學校還以校園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三大建設”為抓手,促進學校更有“文化”。 今年7月份,學校榮獲“自治區文明校園”稱號 。

●市二十一中

幹凈整潔的校園、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特色各異的功能室……自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啟動以來,南寧市二十一中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建設,增強教學樓文化氣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有序開展。

按照迎檢評估標準,學校投入14萬多元專項經費,采購補充各類教學儀器,並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下撥圖書,目前各實驗室、功能室共有儀器955種,15964件(套),圖書室藏書21308冊。改造後的足球場塑膠環形跑道、改建的乒乓球場地和拋繡球場地、體育設施不斷完善的室內球館等都給孩子們的課外活動提供瞭場地。2017年秋季學期將投入使用的心理輔導室溫馨整潔,即將成為化解未成年人心理癥結的重要平臺。

學校簡介欄、年級組教師風采欄和教研組油煙處理設備宣傳欄等的建設還不斷拉近學校與傢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每一個角落都彰顯文化,校園處處充滿文化。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學校各類運動場地建設完善,各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配置齊全;校園環境幹凈整潔、文化氣息濃厚;材料歸檔規范有序。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初見成效。

●市三十四中

南寧市三十四中緊緊抓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契機,以檢促建,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校管理水平,辦人民滿意,社會認同的優質學校。

學校先後投入150多萬元資金用於整體基礎建設,以及各功能室的文化建設和美化建設;教學樓的清潔粉刷,衛生間、食堂設備的改建等;各班級文化建設;學校的綠化美化;籃球場的改建以及學校圖書采購和教學儀器采購等多個方面。同時將兩間教師辦公室改建成專門的音樂教室和美術教室,保證功能室配備達標。至此,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環境不斷優化。

學校還將打造校園文化建設亮點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工作相結合,大力打造校園文化建設,修建孔子像,並利用教室走廊、墻壁、校園文化墻等載體詮釋儒傢美德內涵,營造濃厚的儒學文化氛圍。各功能室也在各學科教研組的合力規劃下,建設與校園文化、學校特色發展相結合的功能室文化,促使校園文化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市四十一中

南寧市四十一中組建瞭迎評工作組,利用暑假期間全心全意投入到學校的迎檢準備工作中。目前,學校各項工作均取得令人可喜的進展。

市政府、市教育局投資6700多萬元重建學校和美校區。如今,標準寬闊的塑膠跑道已經建成並使用,整潔寬敞的學生食堂也已建成。和美校區正按照規劃圖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生教室、文體館、實驗樓、圖書館等場館的建設。




arrow
arrow

    wwwam044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